宜兴紫砂一厂-70末清水泥线漂壶(芭乐壶)

名称:线漂壶 (芭乐壶)
年代:70末
标款:绿标
泥料:清水泥
底款:中国宜兴(钥匙中)
盖款:无
作者:不明 (宜兴一厂车间陶手)
来源:大马回流壶
绿标芭乐壶,主生产于七○年代末至八○年代中期。一般以八○年代六字底款「荆溪惠孟臣制」最多,但因大量生产而其工艺最粗。而较早期的绿标芭乐壶,底款为「中国宜兴」,盖内为无款、数字章以及姓名章。线漂壶是很适手的壶型,也是很多茶人试茶的首选之一,因为不仅壶身圆润,且壶口大,出水流利…等,都是它的特点。
茶说把年代先后区分大约如下:
早期(70末):盖内无款、数字款、姓名款+底款「中国宜兴」;细工。
中期(70末80初):盖内姓名款+底款「荆溪惠孟臣制」;细工。
后期(80初80中):盖内数字款+底款「荆溪惠孟臣制」;粗工。
备注:以上区分是大多数,并非绝对喔!
70末的盖款,以无款与名字款最早,之后才是数字款,但此款中国宜兴亦见过数字款。因其年代区间仅一至三年之间,差异并不大,在同期之中,底款中国宜兴在工艺上是较早且细致的。此外,此壶内存有四方纸质之商检标,亦是相当稀有的。
80初之后,由于销台的紫砂壶是严禁「中国宜兴」四个字,因此底款改以「乱六字」的「荆溪惠孟臣制」。
图一、开盒图,原厂盒。

图二、绿标,内含稀有的四方商检纸标。

图三、底款「中国宜兴」,少见的双中四字款。

图四、第一次清洗完毕!

图五

图六、盖内无款。

以下是第一次清洗完与泡养几次后的比较…
泡养前略显干涩,泡养后会呈现比较油润质感。
由于拍摄的光源环境不同,所以会有颜色上的差异,茶说只有此壶一把,没办法同时做对照,大家还是看土胎变化就好~ > .. <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