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四, 21 11 月, 2024
茶與壺の物語

關於本山綠泥吐黑原因之觀察心得

本山綠泥吐黑之觀察
本山綠泥吐黑之觀察

先說說什麼是「吐黑」?吐黑的原因,是紫砂泥料在泡茶的使用過程中,因泥料結構絕佳的透氣性,而反使其容易吸附茶汁所造成的黑色素沉積現象。這現象在紫砂三大泥的紫泥及紅泥中並不明顯,因紫泥與紅泥的泥料結構燒結後較為緊實,加上泥色較深不易發覺,但另一種泥料段泥,因泥色與礦質透氣性關係,其黑色素沉積的現象就比較明顯且平均的;反之本山綠泥的泥料結構較為細緻且鬆散,不易成壺,燒結後為鵝黃色且容易吸附茶汁,因而造成吐黑現象。


然而並非所有的本山綠泥都會有嚴重吐黑現象,原本以為是窯溫不足的問題,但現今有業者在將吐黑的本山綠回窯後,發現仍然還是有吐黑的現象,回窯也僅是將結構內的黑色素透過高溫燒化,還原本色而已;亦有業者將本山綠泥燒至一千二百多度的泥料極限,結果仍然會吐黑,可見窯溫並非本山綠吐黑的絕對因素。

在自己上手本山綠泥的易新壺後,幾經觀察其吐黑情況,得到一些心得,並記錄如下。

下圖說明,這就是吐黑,可以發現是呈現局部性的黑色區塊。

本山綠泥吐黑之觀察
本山綠泥吐黑之觀察

 

沒有接觸與浸泡到茶汁的壺蓋內部,仍然是原來泥色。

本山綠泥吐黑之觀察
本山綠泥吐黑之觀察

 

接著我們來看下面這一張圖片,壺友們有沒有發現圈足外有一圈沒有吐黑的外圈痕?這是接底的地方,以脂泥鑲接身筒與底片,其週遭均有吐黑的情況,唯獨接底處是沒有吐黑的。

另外圈足內的接合處,脂泥修飾的那一圈也不太有吐黑的現象。

本山綠泥吐黑之觀察
本山綠泥吐黑之觀察

我們想想,接底處沒吐黑是因為鑲接處的脂泥泥質不同於身筒與底片,加上吐黑是局部區塊性的呈現,那麼,吐黑跟窯溫有著絕對的關係嗎?

我們都知道,紫砂壺在製作過程中,會將泥料鎚打成泥片,泥片會因鎚打的過程,其鎚打區域、力道的不同,會造成局部性泥門與結構鬆緊程度不同,而修飾明針的程序,也會造成局部泥門鬆緊的不同,因此結構較緊實的區域就不易吐黑,而結構較鬆的區域,因透氣性高且容易吸附茶汁而導致吐黑的現象。由於本山綠泥的泥料質地特性原本就比較鬆,所以吐黑的情況比起其它泥料就特別容易發生。因此可以大約證明本山綠泥吐黑與窯溫並無絕對的關聯,當然窯溫不足一定更容易發生該情況。故本山綠泥吐黑現象反而是跟泥片本身的質地有較大的關係,而造就泥片本身質地品質高低的因素,包含了泥片本身料子的煉製、鎚打、明針…等程序。

個人認為,「吐黑」是紫砂正常的現象,透氣性越佳,越容易發生,無論多寡,應該是黑的很平均,就如下圖段泥一般…

紫砂一廠-怡神壺-謝志華
紫砂一廠-怡神壺-謝志華

 

所以在本山綠泥的成品中,會吐黑的還是會吐黑,這是本山綠泥的天然特性,無需特別排斥;而不會吐黑的本山綠泥產品,更要珍惜,因為本山綠的產品本來就稀少,相當難得。

 

以上是個人對於本山綠泥吐黑的見解,供壺友們參考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