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砂陶藝傳授的科班格律
紫砂陶藝傳授的科班格律
正文來自於 徐秀棠《中國紫砂》
紫砂陶藝作為民間手工藝的一種,在技藝的傳授上,和其他門類的工藝一樣,是師徒傳承,手把手、面對面的古老教習方法。這種方法,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。學徒期限一般為三年,長則五年、六年,拜師時有一定的儀式,學徒要下跪,拜師的簽訂合約有中間介紹人擔保,學徒期間師傅供飯不付工資。在這期間師父的風格、工藝習慣、技藝水準都會一一影響弟子的技藝,乃至思想、道德品行。即便是日後成才的工藝大家,在其風格形成的過程中,都能覓他早年的藝術痕跡和行為特徵。因此,當我們欣賞、識別紫砂工藝品,特別是鑒識古器時,瞭解一下製作者的“出身”和技藝形成背景,應該是必要的。
一、歷史上的師徒從承情況
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紫砂藝人,當推供春。供春是吳頤山的家童,他從藝之初,是陪主人在金沙寺讀書時,“竊仿老僧 心匠”,走上創作之路的。他的老師當是“久而逸其名”的金沙寺僧。
時大彬是明代劃時代的巨匠,他的徒弟眾多:
李仲芳,為時大彬第一高足,世傳時大彬壺,亦有仲芳之作而署大彬款的。
徐友泉,多士衡,從時大彬學藝,“因學為壺,變化其式…畢智窮工,怡人心目”。
歐正春,多規花卉果物,式度精研。
邵文金,仿時大彬的漢方壺,絕妙。
以上四人並為大彬弟子。
陳光甫,被時大彬視為入室弟子。
沈君用,名士良,早夭,大彬再傳弟子,“壺式上接歐正春一派”。
其後因缺文字計記述,難做推斷。
清代名手黃玉麟師從上袁邵湘甫。
程壽珍學藝於邵友廷。
二、民國時期的陶業工廠及師承情況
農業經濟社會,手工業的師授徒承,是一師一徒或一師多徒制,遠不是今日的學校培訓制度。
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需要,師帶徒辦法也有所改進。1931年(民國二十年)“江蘇省公立宜興職業學校”成立,內設“陶工科”,次年改為“窯業科”。1933年,窯業科與宜興職業學校脫離,單獨建校,稱“江蘇省宜興初級陶瓷職業學校”,簡稱“省宜陶”,招收高小文化以上的學生,校址在今蜀山北廠,並借用陶器工廠為學校的實習工廠。首任校長為日本東京帝國工業大學畢業的王世傑。吳雲根、朱可心等人曾受聘擔任教師兼試驗工廠技師,從此改變了一師一徒的傳授方法,而是多師多徒的群體授課。
成立於1912年前後的“利用陶業公司”于1921年成立“陶工傳習所”,招收20名紫砂藝徒,老師由俞國良、邵雲儒擔任。其教學方式十分嚴格,經驗舉行考工比賽,促進學業。
馮桂林是20名藝徒中的傑出者,還有儲良、陳漢西等。
汪寶根、吳雲根、朱可心的師傅是汪森義。
裴石民拜姐夫江左臣為師。
王寅春的師父是金阿壽。
顧景舟師從祖母邵式(邵大亨後人)。
三、1949年以後的紫砂陶業師承情況
1954年蜀山工廠紫砂生產組成立,將流散在各地的紫砂從業人員組織起來,其中有陶刻藝人
任淦庭,製坯藝人朱可心、顧景舟、王寅春、裴石民、吳雲根、蔣蓉59人。
除以上七名藝人外,製坯的還有:
施福生、沈小鹿、範正根、吳純耿、範福奎、唐桂生、唐鳳芝、唐寬裕、葉金山、范祖德、徐祖純、邵賽寶(女)、邵陸大、王玉仙(女)、朱小華、王熙臣、吳祥大、張苟鳳(女)。
瓶盆組的有:
錢盤根、徐盤大、李榮富、陳福淵、陶福生、錢應生、蕭坤生。
陶刻組的有:
諸葛勳、談堯坤、范澤林、陳經耕、陳少亭、朱邦基、邵洪坤、邵洪明、邵順奎、白應生、範福籌、陳五大、蔣永西。
窯務工人:周祖根、邵順榮等。
1955年1月,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紫砂工廠成立,10月在陶業社裡招收第一批藝徒,正式成立“宜興紫砂工藝學習班”,人分四班,由朱可心、顧景舟、王寅春、吳雲根擔任輔導員,宜興縣政府專門研究派來美術老師吳汝連及政治教師;1956年11月又招收了第二批藝徒,分二個班,由王寅春、吳雲根分別擔任輔導員,原來學徒並給朱可心、顧景舟。兩批共61名學員。
老藝人專門從事帶徒而不從事生產。徒工三年學徒期間沒有生產壓力,有名藝人傳授技藝的良好的外部條件和生活條件看,還經常評比、講課、參觀,使這批原本有較高文化水準和一定藝術素養的藝徒迅速成長,技藝進步較快。這情況是院校培養及過去民間傳統帶徒方式所不及的。
1955年10月
輔導老師朱可心收徒:潘春芳、鮑新元、許承權、高麗君、史志鵬、李芹仙、李碧芳、曹婉芬、吳慶安。
輔導老師顧景舟收徒:李昌鴻、高海庚、沈巨華、史濟華、王亞傑、朱鳳英、高永君、王洪君、鮑秀雲。期間有徐漢棠、鮑國勳,二人不在工藝班內。
輔導老師王寅春收徒:許承權、王小龍、李天行、李元如,1956年轉為朱可心學徒。
輔導老師吳雲根收徒:高永津、史濟華、許旋、朱鳳英,1956年轉為顧景舟學徒。
1956年11月
輔導老師王寅春收徒:高洪英、陳小庚、鮑月兔、單淑芳、朱乃強、蔣淦勤、楊馬大、高逢春、孫洪源、謝樂仙、李英、周慧敏。
輔導老師吳雲根收徒:史玉琴、何挺初、徐慈媛、范洪泉、王月仙、吳欣南、汪寅仙、
葛岳彬、吉德寶、方立品、李有仙、範盤沖、陳秀雲、葛明仙。
1955年10月
輔導老師郁洪康收徒:徐茂棠、鮑啟君。1956年又收徒:范岳林、陳寶洪。
輔導老師任淦庭:1954年8月收徒徐秀棠,帶人合作社入工藝學習班。
1955年5月收徒咸仲英,8月收徒馮希雅。
1956年10月收徒邵新和、王品榮、張赦棠、朱榮娟。
1958年5月收徒鮑仲梅、譚全海、毛國強、任小松,以後又收徒鮑志強、沈漢生。
1958年“大躍進”開始,紫砂工藝廠先後招收近千名藝徒。這時1955年學徒的剛滿師,為了大量培養紫砂製作工藝,彌補師資不足,廠領導就從已經滿師或即將滿師的人中,選用比較有能力的人充當小輔導,兩人帶一個班組,每個班組10-15人,這些班組都有符合時代特徵的名稱。躍進班由李碧芳、徐成權帶,紅旗班由鮑新元、王亞傑帶,永勝班由汪寅仙、高永君帶,藝泉班由高海庚、李昌洪帶,等等。
1958年至1959年進廠的大批學員中,湧現了一些成績突出、日後佳作迭出,成為獲有工藝師以上職稱的技術人才,如呂堯臣、何道洪、周桂珍、譚泉海、鮑志強、毛國強、沈漢生、潘持平、周尊嚴等。
何道洪1958年進廠先歲沈巨華學藝,後轉師王寅春。
呂堯臣1958年隨吳雲根學藝。
周桂珍、張紅華、顧紹培從紫砂中學(工廠辦職校)出來後分別隨王寅春、陳福淵學藝。
潘持平、周尊嚴師從陳福淵。
謝曼倫于1959年師從朱可心。
其中還有一部分人,日後被評為技師的有:
樂泉生、張紅芬、吳亮屏、蔣順英、談碧雲、李洪新、周坤生、王亞琴、陳鳳妹、馮希雅、邵麗華、李兆濂等。
“大躍進”期間,紫砂工藝廠曾分出一部分技術力量在宜興縣領導支持下,在宜興西氿附近辦了一家宜興西氿紫砂廠,具體由範正根製坯,廖文井陶刻,陳寶洪釉爐,後因領導工作浮誇不實而歇息,據大部分技工仍回紫砂工藝廠。
1973年上半年工藝廠恢復擴大研究室力量,增加了一批優秀學徒,分別由老師傅帶領。如:顧景舟帶吳群祥,徐漢棠帶徐維明,汪寅仙帶江建祥,沈巨華帶葛陶中、李慧芳,呂堯臣帶劉建平,徐秀棠帶趙洪生、李正華、趙盤根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