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滴天目杯-王多智

品名:微宇天目-黄金油滴天目杯
作者:王多智
釉烧:单挂釉
窑烧:瓦斯窑-还原烧
年代:2014年1月份
底款:智
王多智,陶艺家,现职国立台南大学美术学系副教授。从事陶艺制作二、三十年,师承吴让农教授暨刘镇洲教授,具多年的釉药经验,致力于研发烧制天目釉,透过累积数以千计的实验试片与数据记录,终烧出各式不同的釉药天目成品,其作品相当的丰富与精采,炫丽夺目,是台湾天目单挂釉烧中的优秀陶艺家。
天目釉,是中国传统的黑釉之一,属于建盏的一种。其釉面浮现特殊的纹路,因纹路的不同而有不一样的名称,包含「兔毫」、「油滴」与「鹧鸪斑」。由于烧制天目除了必需对釉药相当的熟悉,且对窑温的控制必需富有经验,即便如此,天目的烧制也不是百分之百可成,烧成度并不高,且成品能具优美、均衡且璀璨色彩品项者,更是难得。

油滴天目,意指其结晶釉是如漂浮在水面上的油珠,有金属的光泽。
王老师此油滴天目作品,金光大器闪耀,油斑分布均匀,在光线的折射下金耀动人。

油滴釉斑成片状,片片分明,似漂浮在水面,以放大镜观察,可观察到各种矿物结晶,如宇宙星空闪耀,光华璀璨。

下面这一张是油滴天目的微距拍,可清楚看见闪耀着美丽的结晶釉!

《天目的由来》
天目,属于建盏的一种,生产于福建省建州,但这名词却来自于日本。南宋时期来自日本的留学僧人,在浙江省天目山随中国高僧学习佛法,同时亦学会了品茗之道,于是在回日本时,就将建盏带回了日本,当时即引起日本的中国风,当时来自于中国的物品,被称之为「唐物」,是很高级的物品。由于该僧人是在天目山学得佛学与茶道,当人问起此杯碗名由时,即称之为「天目碗」。
微宇天目的说明与证书

证书中有王多智老师的介绍、签名、落款与作品编号。

《氧化烧与还原烧》
氧化烧,意指在陶瓷器入窑烧制时,窑内的空气对流旺盛,并提供足够的氧气帮助火焰燃烧,陶瓷坏体与釉料中的金属化合物,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。
还原烧,当窑内温度高于九百度时,如果透过外力限制窑内空气对流,当高温下的燃料失去外在空气助燃,便会将坏体与釉料中的氧抽出燃烧,并将金属化合物还原为原本的颜色。
氧化烧与还原烧所产生的作品色泽不同,且二者要素在于「火」,因此电窑无法烧制此类烧法,因为电窑是透过温度控制来达到窑内温度高低,烧制的气氛也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