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兴紫砂一厂-六零年代柿子壶

紫砂壶基本资料
壶名:柿子壶
作者:一厂陶手
泥料:深紫泥
年代:1968年
出水:网孔
容量:约560 C.C.
盖款:无法识别
底款:无款
陶刻:春风又绿江南岸 一九六八年
细节介绍
柿子壶,是中国紫砂很喜欢的仿生题材之一;其代有柿柿如意(事事如意),万柿吉祥的含意,因此,无论从厂前时期至厂后,紫砂壶圈子总少不了以柿子为主题的商品与作品。其不仅是花货的代表,也是紫砂筋纹器的型态之一;柿子壶表面圆滑宽广,故常见刻绘撰字,更添以壶传字绘的文学气息。
六零年代深紫柿子壶,双面均有刻绘,内容为文革时期常见的行草与梅花;而文革时期六零年代与七零年代的柿子壶在壶型上有些许不同,早期壶型较为饱满,后期较为圆扁伸张。
比起七零年代的柿子壶,茶说更喜欢六零年代的壶型。六零年代的柿子壶不仅壶型较为饱满,壶的流、把与钮均较发古韵,这也是茶说入藏此壶的原因。



盖内工法与气氛,并落有木头长方款痕迹,但已款式不明。

壶内工法气氛。

壶底为一捺底,无落款。


茶说特别喜欢这张照片的感觉,壶体饱满,壶嘴过渡有力可见推刮痕迹,配上早期常见花泥现象,不仅感受到陶手制作时的生动活泼,更添十足的陶器朴拙之美!

最后来比较一下60年代与70年代柿子壶的壶型差异。
上方为60年代的柿子壶,下方为70年代的柿子壶(球孔)。可以看到以壶体来说, 60的较为丰圆,70较为扁圆;60的壶嘴与把较为巧俊,70的较为伸展开放,如此比较很是不同。

以上资料供壶友们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