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te icon 茶說壺途-宜興紫砂壺收藏

宜興紫砂一廠-大豐收壺-談鳳珍

大豐收壺-談鳳珍
大豐收壺-談鳳珍

壺名:豐收壺/松鼠葡萄
作者:談鳳珍
泥料:甲子泥(黑星土/黑星砂)
年代:70年代末期~80年代初期
出水:蜂巢球孔(紅泥)
容量:約750 C.C.
底款:中國宜興(雙中款)
把款:無
蓋款:鳳珍(鉛印)

談鳳珍,紫砂一廠老技師,始於70年代末期至90初白標末期都還能見到其產品。
談老師的豐收壺多見於小豐收,或俗稱松鼠葡萄,談老師的大豐收茶說還是第一次見到,二話不說就收了,這麼大的傢伙拿來當茶海,放在茶盤上還真是…霸氣!哈!

大豐收壺-談鳳珍

甲子泥,又名黑星土、黑星砂,是宜興一廠七零末至八零中期的官廠用土(約1976~1985),屬拼配泥的一種,也是宜興紫砂一廠拼配泥之始。因泥胎佈有黃色及黑色砂點而聞名,泥料配制批次多,色澤、泥質多少有所不同,並非只出現於甲子年。被台灣壺友稱為甲子泥,應主要為台灣常見於甲子年(1984年)。

由於七零年代一廠泥料使用量大,尤其是原礦的清水泥(紫砂純泥),但被認為泥料的質感不夠沉穩,變化少,且為了改善當時泥料的特性,便於快速且大量的製壺,因此開始研究以拼配泥的方式來製壺,也就產生了後來的黑星土(甲子泥),一開始在七零末試用,一開始藏家的反應並不好,像發霉的黑點,但想不到後來在八零年代中期之後,因其泥料的質感,與泡養後的變化均讓人相當滿意,色澤沉穩而飽滿,泡養後Q透溫潤,反而大受歡迎。

此泥大約主要於1976年至1985年間,大量使用於商品壺,包含了當時名家壺的用料,而1982至1985年之間正好是廠壺大躍進的精華時代,正逢其盛的甲子泥,讓當代的紫砂壺更具有其明顯的特徵與媚力。一直到了1986年之後,可能甲子泥已經配不出原來的樣子,或配製方式有變,便改使用所謂的拼紫泥了(其實甲子泥在一廠中,也是稱之為拼紫泥)。因此,甲子泥在宜興一廠的用泥歷史之中,是有其明顯的時代特徵與特色的,因同屬於拼紫泥,在白標期多少還是能見到紫泥料中帶有些微黑砂的特色。

 

從這角度看上去,還真的有霸氣。

大豐收壺-談鳳珍

 

大豐收壺-談鳳珍

 

細節處理的還不錯!

大豐收壺-談鳳珍

 

大豐收壺-談鳳珍

 

再來看看松鼠的細節~

大豐收壺-談鳳珍

 

大豐收壺-談鳳珍

 

大豐收壺-談鳳珍

 

這壺尤其是他的出水孔,除了是蜂巢球孔外,而且還是紅泥球孔,會有這樣泥色的搭配並不是故意的,而是在70年代日本要求一廠將出水孔改為球孔,蜂巢球孔是由鐵模手工壓製後再進行鑽孔而成,有個獨立車間在進行製作,然後再分配給陶胚車間的陶手使用,因此陶手拿到什麼顏色的球孔,就置上哪種顏色的球孔,這就產生那個年代如此的特殊情形,不同於壺體泥料的球孔。這類球孔壺也多用於外銷日本。

大豐收壺-談鳳珍

 

壺內工法氣氛。

大豐收壺-談鳳珍

 

壺口完整。

大豐收壺-談鳳珍

 

底款是中國宜興的二中款,在70末蠻常見的底款,配上鉛印蓋款,細緻的甲子泥,該壺的生產年代應該是落在70末80初左右。

大豐收壺-談鳳珍

 

大豐收壺-談鳳珍

 

大豐收壺-談鳳珍

 

蓋款:鳳珍。

大豐收壺-談鳳珍

 

大豐收壺-談鳳珍

 

大豐收壺-談鳳珍

 

最後來看看不同角度的近照。

大豐收壺-談鳳珍

 

大豐收壺-談鳳珍

 

以上資料供壺友們參考。

Exit mobile vers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