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港鐵羅漢

品名:南港鐵羅漢
產地:台北市南港茶區
年份:2013年-春茶
茶行:弗茶林
焙火:重焙火
《特色》
茶色-琥珀色
香氣-花果香
茶味-入口圓滑花香水甜。
茶韻-喉韻涼味宜人。
這批茶來自於南港山區,是弗茶林-溫老闆於2013年初,無意見上山找茶時所發現的好茶。
此鐵羅漢茶樹是來自於早年中國福建的原欉屬岩茶,非後生插枝培育,原葉型長橢圓,葉面隆起,葉脈明顯,葉尖短尖或頓。
當年的鐵羅漢樹也種植不少,但後來多數已砍除,留下來的格外珍貴。
下圖:南港鐵羅漢,中國原生欉(圖註*)


下圖:南港鐵羅漢老葉與嫩葉(圖註*)

下圖:正面由左至右:鐵羅漢、四季春、青心烏龍(圖註*)

下圖:背面由左至右:鐵羅漢、四季春、青心烏龍(圖註*)

下圖:南港鐵羅漢,中國原生種老欉(圖註*)

由於此鐵羅漢茶園多處,且地幅不大,因此產量並不高,今年春茶一共焙完,僅得二十斤,茶農依各區情況分中焙與重焙火。
茶農堅持與傳統工作製作,茶乾為細條狀,焙火不錯。
下圖:茶乾。

條狀茶,入壺量約近三分一,溫潤泡後第一泡約二十秒出水。
下圖:第一泡,茶色是如鐵觀音般的琥珀色。

此茶之香不若鐵觀音的重熟果味,但也是滿滿的花果香,入口茶味不重,但果香滿溢,水軟溫滑而甜,入喉有異於鐵觀音的一股涼感,特別的舒服,是此茶最大的特色。
杯底是類似鐵觀音的果香,滿溢杯底,多泡仍有餘味。
下圖:約第六、七泡茶色。

至第六、七泡,除茶色轉淡之外,茶的特色仍然明顯,花果香、水甜、涼感喉韻。
若比較於鐵觀音,差在於沒有明顯的茶味,而是另一種特殊不同於一般茶的滋味,茶說沒喝過岩茶,亦不是否為即為岩茶的色特。
下圖:茶底(葉底)狀。

重焙火之後的茶底,茶葉完整,沒有明顯的茶葉舒展狀,但以手播開後,仍保有彈性,不至於因焙火過重而顯乾脆。
以台灣之產茶來說,這算是另一種不同於台茶的風味,喝起來沒有負擔,很令人感到相當的舒爽的一款好茶。
老茶農的堅持,亦令人不由得感到佩服,為台灣茶人留下這般好茶。
版權說明:本文中圖片註明「(圖註*)」者,所有權均屬「弗茶林」所有,茶說壺途經授權張貼,未經授權者請勿任意轉貼使用。